当前位置:新笔趣阁>言情小说>寻乐记> 第32章 音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章 音符(2 / 2)

秦朝统一以前,列国纷争不断,百姓们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在百姓间出现了很多民间歌谣,这些歌谣,绝大多数都在抒发民间生活的疾苦,或者表达对统治者的不满,还有就是表达平凡生活中的细节。《诗经》就是这类歌谣的集大成者。

后来国家统一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恢复。但是这种把心中所想编成歌谣的习俗,在很多地方依然存在。

鹿之野正在抄写的,正是陈云鹤记载下来的,战国时期的一首童谣。

想来这童谣当初并没有旋律,现在的旋律,是陈云鹤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创作出来的。

不过有没有旋律,都无所谓了。因为重点主要在这首童谣的文字上,跟旋律并没有什么关系。而陈老为这首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点的童谣专门作曲,十有八九也是为了掩盖歌谣中要唱出的真相。

毕竟,文字谱和文字夹杂在一起,一眼看上去的话,还是有些凌乱的。

没过一会儿,鹿之野就把整首童谣都抄了下来。

没有了文字谱掺杂其中,整首歌谣看上去十分清爽,意思也是一目了然。

洛长歌朝着鹿之野刚刚写好的歌谣看过去,还是没有发现其中的异常。她对鹿之野说道:“这……什么意思啊?”

鹿之野放下笔,对洛长歌解释道:“这首童谣的大意就是,几个小孩在师父的教导下读书的故事。”

洛长歌皱着眉头思考着:“哦……”随后才反应过来,对鹿之野说道:“这个我当然知道,不过,我问的是这个吗?”

鹿之野笑了笑:“开个玩笑嘛,”他把抄写好的书简往洛长歌那边挪了挪,说道:“你再仔细看看。”

洛长歌再次看过去,这一次,她好像发现了其中的端倪。

在古代,人们的书写习惯和规律,是竖着写字,而且是按照从右到左的顺序。而洛长歌生活的现代却正相反,大家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横着写字。

鹿之野抄写童谣的时候,自然遵循的是古代的书写习惯,但是洛长歌来自现代,所以她看的时候,还是会下意识的横着来看。

而按照这样的方式来看这首童谣的话,它的意思居然也能够读的通。

也就是说,这首童谣的文字,就像是一张网格一样,不论是横着读,还是竖着读,都自有它的意思在里面。

只不过,两种读法读出来的,也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意思。

按照古代的阅读习惯,这首童谣表达的意思,确实是鹿之野刚才说的那样,是几个小孩在师父的教导下读书的故事,没有什么特别的。

而按照现代人的阅读习惯,这首童谣,却真真切切的告诉了大家,寻找音符的正确途径。

这首童谣,翻译成现代话,大意就是,“必先通读乐经,方能寻得音符。”

人人都知道,只有找到了正确的音符,才有可能找到正确的《乐经》,但是童谣里却是一种完全逆向的说法。

不过,虽然这句话看起来像是死循环,但童谣中所说的《乐经》,并不是记载着“千秋万载一统江山”方法的《乐经》,而是现在书架上随便一翻就能找得到的普通的《乐经》。

也就是说,秦皇遍寻天下书籍的做法,其实是一种南辕北辙的做法,正确的音符,并不在那些书籍当中,而是在《乐经》之中。大秦任何一本《乐经》中,都能找得到。

好一个“众里寻他千百度,却在灯火阑珊处。”

洛长歌一张小脸不由得变得煞白煞白的。她面有惊恐的看了鹿之野一眼,想从他的眼神中得到肯定。

鹿之野对洛长歌点了点头:“你猜的没错,”又转过头对一旁的商徵说道:“想来,你猜的也没错。我们大家都想到一处去了。”

洛长歌细细品味着这首童谣,着实震惊不已。这样的记录方式,简直堪称奇绝。不仅不会让人发现其中隐藏的真相,还能在孩童的传唱中流传下来。关键是这样的方式,并不是人人都能想到的。古人的智慧……果然不可小觑啊,尤其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商徵点了点头,说道:“我之前也这么怀疑过,不过,也只是怀疑。”

鹿之野向来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他对商徵说道:“现在不用怀疑了,我刚才都已经帮你们破解了。”

说着,他站起来伸了个懒腰,关节咔咔作响。

洛长歌这才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她看着鹿之野,又陷入了新的震惊中。

这个鹿之野,居然能在字迹繁复潦草的书中,从一首再普通不过的童谣中,发现这么惊天的信息。简直厉害的不要不要的。

要知道他也才二十多岁而已啊,大家都是年轻人啊。

洛长歌这才发现,她似乎从来没真正的了解过鹿之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