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科幻小说>大隋第三世> 第987章:曲终人已散(求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87章:曲终人已散(求票)(1 / 2)

九九重阳节上午,成都城还处在拜祭天地、祖先的神圣气氛中,但是过了午后,太极宫方向就传来惊天动地的厮杀声,南城再热闹也压下住那拔山摧城一般的喊杀声、惨叫声。节日的气氛在这一瞬间一扫而空,全城百姓惶恐散开。

宫廷政变并非首次在成都城发生,百姓对于皇城今天发生的事情,隐隐约约有所预料。不过百姓的想法其实很简单,谁坐龙椅不重要,只要自己的小日子过的好就行了,但他们也怕忽然闯入家中为非作歹的乱兵,于是家家户户关上门庭,忐忑不安拿着令自己心安的‘武器’警惕的望着家门,要是有乱兵闯入,大不了拼死一搏,在护家这一方面,蜀中汉子从不怂。

但是当杀声渐远,便是乌云密布、狂风大作,大雨随着闪电雷鸣瓢泼而降,虽然时辰还是白日,但黑云低垂、暴雨袭击的蜀中,竟如暮色浓重的黄昏一般。

突如其来的暴雨下了整整一个时辰,却没有减弱趋势,如注大雨疯狂倒向人间,仿佛要用最纯洁的苍天之水,洗净人世间的万种丑恶。

这一下,便是蜀中硬汉们也怕了。

毕竟今天是拜祭天帝、祖先的重阳节,在这么一个特殊日子里,先是宫中大杀特杀,接着来这么一场天昏地暗大暴雨,谁不怕?

一个二个都以为今天拜得不够诚,惹来天帝、祖先发怒示警,纷纷都扔下手中‘武器’,把所有香烛点上,然后把家中女性全叫上,一律跑去神龛前恭恭敬敬的长跪不起。

比起普通老百姓,一些稍有学识的人则有了截然不同的看法,觉得这是天降警兆。

概因自古以来,凡是天相迥异往常,人们都会拿来与人世间对照,当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问世之后,更是将这种观念推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自此人们认为君王失德,上天便会以异常的天相降下警示,皇帝往往要祭祀天地、大赦天下,表示回应上天,自己改过自新了,重则还要下《罪己诏》来平息上天怨气,如果天象还是这么异常,很有可能造成民心不稳,若是正好又是在帝王昏庸、贪官污吏横行时代,暴民四起、烽火处处都有可能。

“天人感应”是否存在不好说,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绝非是“君王失德、天降警兆”这一套,他所说的“天”是指秦末陈胜吴广这些活不下去才铤而走险的农民武装力量,他用这个“天”来戒惧皇帝,使之自敛。并把秦始皇权力不受制约,引发农民起义,加速亡国的惨痛教训,变成皇帝的精神枷锁,从这方面来看,董仲舒“天人感应”的思想主要是为了约束无人能制的皇帝,希望皇帝对“天”有所顾忌、不一意孤行。

然而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解读,“天人感应”中的“天”专指天上“老天爷”去了,至于董仲舒创学时的“天”早已为“天之家族”所忘。

杨侗不推这一套,甚至还要求孔颖达等大儒在校正典籍时,结合圣人创学的时代背景来挖掘圣人之学的初衷真意,但他这回,是实实在在的享受到了升级版“天人感应”的实惠了。

因为之前就风传李世民杀父杀弟,使他一下子就犯了“十恶”中的“逆、不道、不孝、不睦、内乱”五恶,如果再把反隋也算上,就是“十恶”俱犯的“十恶不赦”之徒了。这样一个人还活着,终于惹怒了老天爷,于是在祭祀天帝、祖先的重阳节,降下严厉的警兆。

一些人甚至觉得自己和连苍天都唾弃的李世民同处一城,自己都要受到牵连,即便没有死在战争之中,恐怕也会受到苍天惩罚。而与天罚比起来,被唐朝魔鬼化的隋军似乎也不那么可怕了。

人皆此心,顿时流言四起,越传越玄乎,越传越可怕。而恐惧也如同瘟疫一般在城内蔓延开来,百姓们干脆收拾起简单行囊,偷偷叫回还当唐朝兵的丈夫、儿子,然后冒着大雨一起逃出成都城,一些原本来成都城躲避战乱的四周百姓,又跟着人潮一起向青城方向逃难,因为很多人都说那里的山大王爱民如子,拿出很多白花花的米饭赈济灾民,一传十、十传百,使成都以西的官道上,出现了络绎不绝的迁徒百姓。

本来他们也不可能这么胜利出走,但身为城防大元帅的豆卢宽都落得一个满门抄斩的下场,城防军正处于群龙无首的混乱局面,如今又受到‘天罚’流言攻击,所以当他们一经亲人召唤,偷偷摸摸的当起了逃兵,那些观望的士兵也在这种大势面前,开始引发了雪崩一般的效应,成队成队的当起了逃兵。

这种骚乱如果再持续下去,很快就会演变成全城军民大逃亡,接下来就是人去城空。

这种群龙无首、军心民心尽皆动荡的局面,也最是考验文武官员随机应变、临阵决断能力了,因为现在全城骚乱,单纯说好话,大家不会听;若是以暴力的方式来威慑的话,九成以上都是蜀中人士的唐军士兵轻则置之不理,重则先把施发号令的官员捅死,然后在推波助澜者的挑动下,造成全城大哗变,一不做二不休的夺了城池。

“关上城门,然后告诉百姓们,就说朝廷今天请到了袁天罡仙长,他会亲自到各坊做法施粥,只要吃了他的粥,阖家老小平安长寿。”马三宝的本来是负责抄家的,但见到全城大乱,便站出来,担起了平息骚乱重任。

他知道这时候文武都不行,便利用在蜀中民间颇有名望的袁天罡来做文章,他的及时出现,以及化解的策略,可以说是挽救了唐军、挽救大唐帝都。随着北大营将士在全城奔走疾呼,骚乱渐渐被遏止。

“这个马三宝,倒是有几分真本事。”看着骚乱渐止,而且那些群龙无首的士兵也受此影响,开始发挥出了一些作用,人群中的姜振忍不住称赞了起来。

马三宝这份临阵指挥、随机应变的能力,在大隋或许排不上号,但是在将星寥寥的伪唐王朝却是少见的了。

“此人能文允武,确实是个厉害人物,休说是何潘仁、向善志、丘师利之流,便是李仲文也要逊色几分。他是平阳公主李秀宁最得力的将领,娘子军至少有三分功劳是他的。”旁边一名仙风道骨的中年道士说道。

“不过他再厉害,也仅此而已了。以当前的局势而言,就算伪唐再有数万个比马三宝更强的统帅,也改变不了什么。”姜振看了身边的道士一眼,不禁笑出声来,因为身边这名道士正是被马三宝利用的袁天罡,他好笑的说道:“袁道长,你的传说,在蜀中、蜀南广为流传呢。说起你的大名那是妇孺皆知,人们都说袁仙长有起死人而肉白骨之能。”

“荒谬、无稽之谈。”袁天罡苦笑道:“我只会点医术、会观点星相罢了,哪有什么起死回生之能?不过这才符合他们心中的神仙形象,世人心中的神仙、英雄,往往是完美无暇的,到最后,连自己都不认得世人说的那个人就是自己了。现在就算我亲自站出来否认,恐怕大家都认为我是冒充的,然后把我活活打死。”

姜振哈哈大笑:“那道长,现在是不是要去做法施粥”

“有毛病。”袁天罡瞪了他一眼,调头就走。

“给我站住,喂,道士说你呢……”然而袁天罡想走,却走不了了,只见马三宝带着一队人冲了过来。

“将军找我何事?”袁天罡不解的问道,道教早在李唐立国之初就给自称是老子后人的李渊定为国教,道士的地位在李唐王朝远比和尚高,袁天罡也不怕马三宝搞事。

马三宝他上下打量了袁天罡一下,点头道:“就你了。”

“将军这话是何意?”袁天罡只听得一头雾水。

马三宝说道:“你这道士人模狗样的,有那几分仙风道骨的气派,你帮我冒充下袁天罡仙长。”

“我就是袁天罡,何须冒充?”袁天罡差点气歪了鼻子。明明是同一个人,你还让‘人模狗样’的袁天罡去冒充“袁天罡仙长”?

人模狗样和仙长的差别也未免太大了吧?

“装的挺像的,我差点真信了。看来你没少用袁仙长的名头坑蒙拐骗,既然装得这么有气派,那就是你。”马三宝笑道:“把他带来!”

“……”传说中可以呼风唤雨、一瞬千里的袁仙长,万般无奈的被几名士兵用长矛顶着走了。

看得差点笑抽的姜振也不忘正事,吩咐手下把城内发生的情报发给杨侗。

……

朝廷方面,安民公布直到雨停的黄昏时分才姗姗来迟,公告上说:淮安王李神通利用长相酷似皇帝李渊的傀儡蛊惑元从禁军,悍然发动了宫廷政变,英明神武的太子殿下事先察觉到兵变阴谋,于是将计就计,最终把逆党一网打尽,李神通、豆卢宽等逆首兵败战死,其死后,逆首被太子李世民诛灭满门,朝中虽有人惋惜,却没一人出来劝阻哪怕一句。

这是因为在兵变之前,李神通利用出入皇宫的机会,对皇帝下了剧毒,致使皇帝中毒太深昏迷不醒、朝不保夕。事后,太子广召天下名医,如果能解皇帝所中毒,赐国公之爵、赏金万两。

关于朝政方面,太子李世民也做出一番调整,以皇帝昏迷未醒、无力理政为由,自立为总揽一切大小军政的摄政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