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病房门口屋檐下的木条橙上坐着两大两小四个人,一大一小两个好伙计似的正交头接耳说着话。子茹哥哥前哥哥后地甜叫,早已俘获黄精的心。
“子茹妹妹,你这口罩用着真方便,咱这面巾总会掉下来,你咋这聪明想到?”
“黄精哥哥,咱那茅厕可臭了,每次拉粑粑都要使劲憋着气,不憋着可不给臭晕,但憋着又难受得很。”子茹做着很臭的样子捏着鼻子。“所以我就做了这个口罩带,真闻不到臭味。”
“哈哈...”
坐在旁边的黄精和杨大柱见子茹搞怪的样子都笑了起来。
“呵呵...”带着口罩的郑大夫笑着走过来。
“大柱叔,这是郑大夫爷爷。”子茹站起身介绍道。
“郑大夫。”杨大柱站起来向郑大夫供供手。
郑大夫向杨大柱点点头,又看向子茹问:“小丫头,你小弟病了你怎知要带口罩?”
子茹歪头想了会认真道:“我想带着口罩能挡住茅房的臭味进鼻子,定能挡病菌进肚子,病菌进不了咱肚子,咱就不会得小弟的病。”
郑大夫看着眼前这个才八、九岁的孩子,内心无限感叹:这小丫头真聪明,可惜是女娃。
“说得很好。”郑大夫点头道。又问杨大柱:“你是她亲叔?”
“不是,咱是同宗族人。”杨大柱答道。
“小丫头,你家大人呢?”郑大夫又问子茹。
“我爹一年前不在了,我娘在家病着。”子茹答道。
“哦,难怪是你们姐俩带弟弟来看病。”郑大夫怜悯地看着子茹。“小丫头,爷爷让你做300个口罩,十文一个,要3天内交货,你可敢接?”
“敢!”子茹出力点头,认真道:“我可以叫村里婶子大娘做,尽量2天内交货。”
“好!这是3两银定金。”郑大夫从怀里摸出一块银角递给子茹。
“谢谢郑爷爷,我叫杨子茹,住在大安山脚杨家庄,我爷叫杨招禄,如果你有事可以去那找我。”子茹接过银两自报家门。
郑大夫咧嘴一笑:这小丫头真通透。
“郑爷爷,除了口罩,我还做了头罩和衣罩,但我没带来。”子茹道。
“哦?那你说给爷爷说说是怎样的。”郑大夫和子茹并排坐在木条凳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