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都市小说>从1979开始做文艺> 第67章 烤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7章 烤鸭(1 / 2)

到了中午的时候,张伟为了尽地主之谊,请电影组全体成员去吃烤鸭。

到帝都旅游的人最想去看的景点大概就是天安门和长城了,最想品尝的佳肴呢,那无疑就是帝都烤鸭了,而说到帝都烤鸭很多人就会想到“全聚德”,这是帝都烤鸭界的一块活招牌。

此时全聚德在帝都还只有一家店,就在天安门广场附近的前门大街。从天安门广场往南走,过了正阳门然后再穿过马路就到前门大街了,全聚德烤鸭店就在前门大街走进去不远的地方。

一栋涂成灰白色的二层小楼,已经有些年代了,正门上面竖着大大的“全聚德”三个字,十分朴素,有点土里土气的,远没有后世装修成金碧辉煌的牌楼似的仿古建筑那么大气。

但是此时这里的烤鸭是真的好吃,一直是国宴上的常客。而到了后世,真正的老北京人已经很少来全聚德吃烤鸭了,来这里的基本都是外地人。

张伟他们来的还挺巧,这家店前几天还叫做“帝都烤鸭店”,建国时公私合营后改的名字,才刚刚恢复“全聚德”老字号的招牌没几天。

吴雪眼睛比较尖,看着巨大的牌匾问道:“张股长,那个德字怎么写错了,少了一横。”

大家一看还真是,全聚德里面的“德”字写成了“徳”。

张伟还真知道是咋回事,他前世和朋友来这里吃饭时,听朋友讲起过。

张伟说道:“这可不是错别字,这叫异体字,在清朝之前,‘德’与‘徳’两个字是通用的,可以有横,也可以没有横,后来在康熙皇帝下令编撰《康熙字典》时,收录的是有横的德字,于是没有横的一个便成了异体字。在古人的碑帖中就可以经常看到没横的徳字,像是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米芾的《德忱帖》中都是没横的那一个。全聚德为了保持其牌匾的历史原貌,所以牌匾上的‘德’字一直少一横。”

当然也有人给这个异体字编出了很励志的故事,有人说:“当时全聚德创始人杨全仁在创建店面时,一共雇了13个伙计,加上他自己一共是14个人。为了让大家安心干活,同心协力,所以当时找人写招牌时,故意少写了一横,表示大家心上不能横一把刀。”

这纯粹是后人的臆测,照这样说的话,那加上一横,不是更能表示大家一心一意的做事吗?

后世网上有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大错字的介绍,像是天下第一错字,承德“避暑山庄”的“避”字右边的“辛”下部多写了一横,还有济南“趵突泉”的“突”字少了一点等等,这里面有的是真的有历史典故,但是有的纯粹就是当时写错了,结果还编出个美味的心灵鸡汤来圆话。

写错字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文化,一种是太有文化。

张伟带着大家步入店内,人不是很多,还有几位算是这时候的稀有动物——“外国人”。

坐下之后,有服务员递过来菜单,电影组众人看了下菜单,对价格都是咋舌不已,一只烤鸭竟然要“八块钱”,妥妥的高消费啊。对比这时候人们的月工资收入还只有三四十块钱,一只烤鸭就能吃掉五分之一的工资了,公款消费都不敢这么凶狠啊,所以这年头来全聚德吃饭的基本都是外国友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