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都市小说>重生之全能网红> 第245章众生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5章众生像(1 / 2)

后世的梁腾,曾经有颇长的一段时间在“魔都”为生活打拼。

他交友广阔,在“魔都”港口项目中,就有两户在征.地范围内的村民家的儿子,跟梁腾是同事或朋友。

梁腾这才对“魔都港口”征.地的最终补偿方案,知之甚详。

梁腾“内行看门道”,非常欣赏那个“补偿方案”的制定者。这真是一下子抓住了当地村民的最大特点了——那就是“生得多”。

每家每户的人口那么多,按照其它什么样的“标准”,来拟定“补偿方案”,都远远比不上按照“人头”来进行补偿,能让村民拥有最真切的“获得感”。

毕竟,你无论是按照受征房屋的面积,或者受征田地的亩数,来提高补偿标准,总有一些村民是田地少,甚至是“无住房”的——对于这样的村民家庭,他们可以获得的补偿,极为稀少。他们能满意你的补偿方案才怪。

因此,“按人头”来提高补偿标准,就成了村民们的“最大公约数”了。

结果也证明这个“补偿方案”制定者的判断无误。

最后,各方都“皆大欢喜”。

当然,无论哪种补偿方案,只要是把标准提高了一大截,都必须要有一个“前提”才行——那就是必须上边有钱。

毕竟提高的不单单是“标准”,而是撒出去真金白银。

“标准”高一点,就得多掏好多钱。

而按照“人头”的最终“补偿标准”,可不仅仅是提高一点而已。提高了老大一截。

前世的梁腾,穷困了一辈子,对于朋友中居然有人“户口”就在那个在受.征范围内的村子中,他是羡慕无比啊。

要知道,梁腾的那个朋友,本来比他还穷,因为农村出身的人家,结婚早啊。梁腾还没结婚,朋友居然已经是三个娃的爹了。家庭负担重,过得比梁腾穷不奇怪。

结果,赶上了征.地的好时代(重点是补偿方案够丰厚),两公婆加上三个娃,就是5口。再加上父母,那就有7口人了。每个“人头”可以“最终方案”获得补偿款36万,7口人总计252万,就这样轻而易举的到手了。

就算之前没建有新房,一家人就窝在两间破泥屋又如何?

这252万到手(前世梁腾眼里的天文数字般的巨款啊。梁腾上辈子都没赚到这么多的钱),要另外买两套商品房完全没问题(按照当时的房价)。

如果住不惯比较狭窄的“商品房”,趁着当时地价不贵,也可以在“魔都”周边的村里购买一些“三无产品”般的土地,自己盖一栋天地楼住。又经济,地方又够大。

为什么“推荐”购买“魔都”周边村落的“三无地块”呢?

试想,如果是“两证齐全”的国有地,就算是地价仍处在低位之时,250多万而已,也是买不起“魔都”的国有地的。

村民显然没有那么高的要求。本来受.征的自家村子的房屋和田地,又有哪一户是有“国有证”的?基本上连个“集体证”都没有。

就算自行购地建房,村民们的第一选择,仍然是买便宜的“三无地块”。

这方面,他们毫无心理偏见。

梁腾前世的那位好友,最终也考虑到儿子多,买两套商品房都不够三个儿子分,干脆就在“魔都”乡下买了块面积比较大的土地。700平方米,1亩还要多,当时也才花了朋友不到100万。

先在那差不多有700平方的地块左侧,盖它100平的两层小楼。盖好新房,这就够一家人暂住了。

毕竟三个儿子当时年纪小,远未到长大了要分家,必须各自拥有一栋天地楼好娶老婆的地步。

就先这样吧。

反正地块有700多平,每个儿子盖100平方的小楼,盖三栋也才300平方,足够地块分配哩。

现在先弄好一栋,剩下的土地,又在新楼旁边围一个养鸡的“鸡舍”,占地80平;再盖两间柴火房,烧大灶用的,用了40平;再盖一个80平的临时“彩钢瓦房”(俗称“铁皮屋”)——这个先用来放车,以后有需要时还能拆了在原址盖新房的。

剩下的地,统统都建个两米高的围墙,围了起来。

当时梁腾还去喝过朋友这新居的“进人酒”。

看到朋友家,要新房子有新房子,要土地有土地,要现金活钱又有现金活钱,梁腾那时候不知道有多么的啧啧羡慕啊。

梁腾听朋友算过一笔账,购地1亩多,花了近百万,盖两层小楼兼装修,总共是花费不到30万。

购买一辆全新的“宝马1系”的轿车,20多万,算是圆了农村人的“蓝天白云”的豪车梦。

农村暴发户就是这样了。既想“叹一叹”奔驰宝马之类,装装.逼。但昂贵的宝马3系5系乃至7系,奔驰的S级以上的车型,就舍不得买了。买得起也养不起。至于为何不买一辆几万块钱的“二手宝马”或“二手奔驰”?那也是因为的确有了钱了。虽然不是发得不清不楚,但几百万在手,就有点看不起二手的豪车了。二手豪车,那是没钱的农村人装逼时才会考虑购买的。

另外,梁腾以前不止一次听朋友吹嘘过的,朋友因为一家人口多,又“居无屋”,早些年就办了“贫困证”。

在农村,能办个“贫困证”,在村民眼里绝对不是什么丢脸的事儿,反而是值钱羡慕的好事。因为此“贫困证”一办下来,全家人去就医时,能有高达九成的医疗费“报销比例”。这待遇真没得说,就算是花大钱每年买有企业职工医保的,报销比例也没这么高。

另外,“贫困户”家庭的小孩子就学读书时,也能获得各种补助。

所以,梁腾经常听朋友夸耀过他那“贫困证”的各种“福利”。

唯一的不便处,就是那“贫困证”也需要两、三年审核一次。不是办了之后就可以一直“享受”福利待遇到老。

那一次“按人口”获得了252万补偿之后,“贫困证”的审核估计是通不过了。已经达到了“脱贫”的标准。

但朋友手握了数百万巨款,也有点“财大气粗”之感,不再可惜自家那个“贫困证”没办法继续拥有了。

这世事就是如此。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嘛。

有了几百万的进账,你还说你是“贫困户”,什么好处都想捞尽,就连梁腾作为他的朋友,也看不惯这样“贪心不足”的行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