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都市小说>重生之全能网红> 第394章高收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94章高收入(1 / 2)

钟任确实是个人材。

之前他不在其“位”,想要多一些收入来源,只能埋头写稿。

“稿费”的收入,就算是他的额外收益。

毕竟自己掌握着一个发表文章的“平.台”,想要发表“稿件”,那真是轻松容易得很。

当然,他自身的水平火候也是到了。对于报社的“稿件”要求什么样的水准,各种规则了若指掌。不说每次发表的文章都是“数一数二”的拔尖之类,起码达到了“发表”的水准。

自己发表的文章数量大,不仅月未好分奖金,还能额外捞取“稿酬”,可谓“一举两得”。

钟任调到大报社工作以后,当时报社实施的“计酬”方式,是这样的——

首先,基本工资有1500块这样。“五险一金”呢,报社另外替你购买了。当然,那个年代仍未实施“强制购买社会”,如果不愿意购买,可以额外给予你700块每月的现金。

另外,就是“绩效工资”,即所谓的“奖金”了。

这“奖金”怎么个计算法呢?

报社的“社委”们会开会拟定一个标准,报社内部的各“部门”,每月可以按照你那部门的人数多少,发放一笔“奖金”到你部门。然后呢,就看你部门的人员,每个月总共编辑发表了多少篇“稿件”?另外再统计部门的人员,每月每人创作了多少篇“稿件”?

有编辑“稿件”的算编辑数量,有创作“稿件”的算创作数量……两者兼而有之的,就计算“总数”。

把部门内人员的“编辑”及“创作”稿件的“总数量”算清楚以后,等于计清了整个“部门”的总工作量了,然而拿本部门的“奖金”总额,除以“总工作量”,最后就会得出每个“单件”的工作量,可以计多少“分”,每个“分”可以换取多少的“奖金”。

这样一种“奖金”的分配方案,在当时一经推出,可谓大大的调动了报社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了。

真正体现出了“多劳多得”的原则。

现在不知道大报社仍在“坚守”这种原则吗?但在钟任呆在大报社的那些个年头,都是如此施行“多劳多得”的奖励措施的。

钟任尤其欢迎这样的奖励政策。毕竟他这家伙特别能写。并且他又荣升了“理论.部”的副职.领.导了。有了编辑整版的理论版面文章的大权。每个月下来,他“编辑发表稿件”的数量,也不在少数。

当然,报社拟定的奖励规则,还是挺细的,不会一个“编辑”即创作了稿件,然后又自己“编辑”自己的稿件——算两回的“奖励积分”之事。

一般自己创作的“稿件”? 就必须由另外的“编辑”来审稿发表。这样子就有效防止你“重复”计算两次的“积分”了。

但不管怎么制定“奖励细则”,像钟任这样子的勤奋之辈,他每个月“捞到的积分”都是数一数二的。换言之? 每月拿到的“奖金”,也是相当之可观啊。

总之? 报社拟定的这种“奖励方案”,兼顾了一个部门人数的多寡? 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的调动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毕竟? 像报社的“理论.部”,一周大概只有两个报社的“版面”而已? 也就是一个月大约可以有8到9个版面。编辑“稿件”的总数量? 受限于拥有的版面的多少? 所以“理论.部”也只有包括领.导在内的4个人员配置而已。发到该部的“奖金”当然也相对较少。但那笔不多的“奖励”只由部里4个人来分配,只要不是太懒惰,每人每月分到的“奖金”不会太少。

而像报社的“文艺.部”,几乎每天报纸都会有一整版的“文艺副刊”(增加报纸的可读性的需求嘛)。如此一来? 一个月“文艺.副刊.部”就会有30到31个版面。

片面多,稿件采用量增大? 当然需要的“编辑”人数就要比较多。该部就配备了大约11个工作人员。

虽然报社上边发到该部的“奖金”数额较大,但也是由11个工作人员来“按照积分”来分配的,真正每人每月拿到的“奖励”,也没有想象中那么恐怖。

报社中人员配置最多的一个“部门”? 就是“通联.部”。

这个“通联.部”因为是要联络各地的“通讯员”的,因此在报纸的版面配置上,不少于“文艺.部”,在员工的总数上,甚至要多出几倍。

钟任的记忆中,“通联.部”员工人数最多之时,达到过36人之多。

之所以这样的一个报社“部门”,居然就容纳了如此数量的员工,那也是有原因的。

关键的一点在于:大报社实行的是在本.省.内各地级城市,都设立一个“记者站”。大报社覆盖的范围内,共有15个地级城市,因此要设15个“记者站”啊。

每个“记者站”配备2名记者,一个封为“站长”,一个封为“副站长”,都是有“级别”的。出去采写新闻稿件时,也底气充足一些。

而所有的“记者站”,统归大报社的“通联.部”来负责管理,而“通联.部”上面本身,也要配置一正两副的3位“领.导”,以及3位普通编辑,如此一来,岂不是整个“部门”需要36个员工吗?

设制这样的一个“通联”部门,就是为了大量的采写和编辑各地的短讯消息,报道地方的各方面成绩——属于那个时代的特点之一。或者更准确说,是这种大报社的特点。

商业化的报纸,要靠人们自发的去购买阅读,不可能刊登这种“鬼都不看”的文章的。只有通过下边各级用的公费来订阅的大报纸,才可以这样来安排版面。

不管如此,存在即合理。

大报社这样的配置“版面”,设置部门,而且多年来一直“持之以恒”的采取这种方式不变,当然是认为这样的方式很合理。

不管怎么说,大报社的高.层既要保证报纸的“舆论导向”,又要对员工实施激励措施——这才有了上述的“奖励分配方案”出笼。

钟任作为上述的方案的“既得利益者”,对方案本身,持非常欢迎的态度。

别说啊,基本工资本身,大报社在那个年代都给了1500块,确实不少了。挺多的小报社,一个员工做死做活的一个月下来的收入,也就800到900块而已。

基本工资有1500块,钟任不要报社帮购买包括“社保”在内的五险一金,还能额外多得700块,这就有2200元。

再一个,就是“奖金”收入了。这一部分,每月有多有少,但具体到钟任个人而言,他基本上“奖金”收入稳定在4000到5000元之间。

按照4500元的平均数值计算吧,再多加这部分奖金,钟任每月的收入就达到了6700元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