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桓之回答道:“他叫熊广泰,曾在北镇抚司中任锦衣卫百户。”
熊广泰很合时宜地躬身行札。季桓之向后退了两步。
这时候,太监通报内阁首辅方从哲求见。
所有人都知道,内阁首辅方从哲无党无派,而且无论是浙党还是东林党都十分尊重他,可是谁都知道他明显地倾向东林党那一边。方从哲这会儿求见,会不会是与前不久发生的梃击案有关?
“不见。”万历皇帝很果断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不过,太监却说:“首辅已经连续半个月求见了,陛下见一见他吧。”
万历沉默片刻,说:“叫他进来。”
内阁首辅被通报后,走了进来。宫廷里那些人一看见他,都加倍留心地听他会说些什么。
方从哲单枪匹马——他向来是单枪匹马,在朝中不牵涉党争,在内阁也是一个人支撑。其实一个人处理那么多奏折,他也累得慌,好几次请求增加阁员分担一下压力,皇帝理都不理。
待方从哲进来跪侍开始开口说话,郑贵妃和朱常洵都松了口气:首辅要谈的不是太子遇刺案。
“陛下,臣因思湖广、河南、及江西、福建四省巡抚,一时俱缺,弹压无人,万一饥民啸呼,倭虏响应,中原腹心之地,大有可虞。希望早补大僚,以绝乱象。”
原来,那年头缺官严重,万一哪里闹灾,地方赈灾无人,很可能酿出大祸。而且不光是地方官员缺人,就连六部的官员也总共只有五个人。都察院?都察院都他娘的快成空单位了。与其相对应的,是候补官员迟迟得不到录用,因为皇帝都懒得下达委任状。前任首辅叶向高就感叹过:“官既困于无凭,地方又困于无官,政体之亏莫此为甚。”
对于内阁首辅所提出的建议,万历表示:“朕知道了,那还请首辅速速拟定百官人选。”
“上个月就拟好了,半个月前应该交给陛下了。”方从哲无奈地说。
“是吗?朕找找看啊……啧啧,忘了放哪儿了。行了,你先回去吧,朕找到了名单就立刻安排委任。你回去吧。”
“……”
万历的态度,就是典型的虚心接受意见和建议,坚决不改自己的做法。
方从哲感到十分无奈,摇摇头,就退下去了。
待首辅退下,万历招呼左右:“把岳希桐叫来。”
岳希桐,就是锦衣卫的扛把子左都督了,然而是前任左都督。
“皇上,岳希桐死了六年了。”季桓之如实相告。
“都死六年了?”轮到万历颇感无奈了:“那现在谁任左都督?”
“……”
令人尴尬的沉默,表示现在没有左都督。
“那左都督下面是谁?”万历问。
“是骆思恭骆指挥以及名色指挥史世用。”
“名色指挥?”恐怕,就连万历本人都快忘记了自己当初是怎么任命的这位荣誉指挥使了。他喃喃自语:“左都督的位置空着呀……”
季桓之浑身如过电一般,仿佛嗅到了机会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