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玄幻小说>年方八岁,被仓促拉出登基称帝!> 第七十七章 做局(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七章 做局(4)(1 / 2)

一场雨淅淅沥沥的下着,可五月的燥热仍在,处于这天地间,就像是置于蒸锅之中,叫人觉得烦躁。

“奴婢赵贯,拜见陛下!”

赵贯的衣摆微湿,身上黏唧唧的,被天子突召过来,赵贯不敢有耽搁,就从上林苑赶了过来。

“免礼吧。”

背对着赵贯的楚凌,盯着眼前的舆图,语气平静道:“这段时日,羽林、上林诸军各部在上林苑如何?”

赵贯如实禀道:“禀陛下,羽林军全体保持高昂斗志操练,冠军侯不定期组织比武、演训,受羽林军影响,巾帼军亦是展开对应操练、比武、演训,甚至在这期间,巾帼女将曾多次向羽林军提出比武或演训,不过被冠军侯压下了。”

听到这里,楚凌笑了起来。

编练进巾帼军的女将女兵是受到刺激了,这也是渴求能建功立业啊。

对这种诉求,楚凌是理解的。

被他聚起的这帮巾帼,就没有一个服过软的。

哪怕是性子温柔的,但那也是在平时,真要是到事儿上了,她们是不会退缩的。

正统朝对北虏首次北伐,巾帼军仅从事战地救治的第五校尉部,随军一起北上参战了,余下的都没有能参战,这也是巾帼军如此的原因。

“上林军首批抽调的精锐,皆按期归建。”

在楚凌思绪万千之际,赵贯继续道:“上林军下辖诸校尉部框架初成,上林军按着定国公所明军令操练,按着所定,后续半月内,第二批抽调的精锐,就会赶至上林军报到。”

正统五年的北伐结束,北上的诸军各部,除了羽林军没有对外调动,余下诸军都是进行调动了。

一批武将及精锐留在了北疆。

与此同时,从北疆也抽调一批武将及精锐调往中枢,这批群体的去向,不止局限于上林军,还包括南北两军。

这也就是大手笔的赏赐、敕封、晋升引起的风波,把这件事给遮掩住了,不然也是会掀起对应影响的。

楚凌就是要用这种对调,外放的多升一些,内迁的多补一些,以此增扩对中枢,对北疆的掌控及影响。

军改不一定上来就轰轰烈烈,这对眼下的正统朝,还是有些不适合的,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调改,才是最为有利的。

“此外羽林、巾帼两营表现可圈可点。”

见天子不言,赵贯接着禀明,“在两营之中有很多都铆足劲儿想参加羽林、巾帼两军选拔,其中不乏一些十多岁的,对此两营的教官都在引导。”

“此事要关注好,别叫他们太紧绷着。”

楚凌转过身,伸手对赵贯道:“十几岁,还是以筑基为主,除了军事上的,在别的方面也要抓紧,朕把他们聚在一起,就要对得起他们战死的父兄,致残的父兄。”

“奴婢遵旨。”

赵贯当即道:“待奴婢归上林苑,就将旨意传递到羽林、巾帼两营。”

一场北伐大战打下来,作为预备队的羽林、巾帼两营又进了不少新人,上林苑也多了不少遗孀。

如果有可能的话,楚凌不希望这个规模太高,毕竟这背后代表着战死与致残。

只是楚凌也知道这不可能。

从他明确要对外扩张的总体战略,就注定大虞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会有数不清的健儿战死沙场,致残退伍。

楚凌知道这不好,可他不能改变想法。

不这样做,暗藏的问题与积弊,就无法得到根本解决。

大虞想有所改变,是需要内外齐发力,彼此影响,这样才能起到作用。

对此,楚凌能做的,就是不叫那血白流,叫战死的,致残的没有后顾之忧,这是残忍了些,可处在这世道下,必须要有人去做才行。

“陛下,为上林苑所驻诸军各部,提供的各项制式军备,补充的不是很及时。”赵贯想了想,还是将心中所想讲出。

“这个,要慢慢来。”

楚凌听后,轻叹一声:“军器监、少府监、将作监等有司,目前仍在抓紧落实既定各项谋划,毕竟除了上林苑所驻诸军各部外,南北两军,九门提督府等处,也是需要各项制式军备的。”

赵贯听后没有说话。

将具体的情况,如实禀明天子,这是他的职责所在。

他不说,是不行的。

提供军备的有司,目前在加急增扩产量,这不是他能够去插手干涉的。

真要是做了什么,就僭越了。

‘生产力的提升,还是太慢了啊。’

对赵贯所想,楚凌没有理会,此刻的他,在想军工生产这块,尽管已经明确了集约型手工制造业,也有对应的人才,在各个环节负责,甚至在这前后投了不少开支,聚拢起不少劳壮,可这玩意儿,不是说搞起来,就能搞起来的。

这是需要时间的。

标准。

流程。

这不是朝夕间就可以搭建起来的。

楚凌为什么要明确对外?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在保持对军队的掌控下,通过一次次对外扩张,使军工规模能够持续增扩。

打仗打的是钱粮不假,但更是打的武器装备。

武器装备不行,即便人再多,也很难取得胜利。

有了这个需求为前提,军工体系必须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

而军工体系增长,与之相对的配套产业,就必须跟着发展与增扩。

只有有利益驱使,那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在这种大背景下,有很多事就会跟着去变,就像今下的边榷为什么要严抓,就是要叫中枢掌控的边榷,能够在正常下去发展,平日里只要按规矩来,该赚的钱就叫对应的群体去赚,而到了战时,靠平日里养起来的商贸,运输,就能根据中枢制定的政策,去参与到协同配合上。

靠官运,这耗费太大了。

官督民办,这是不错的选择。

不过这件事要徐徐展开,要筛选出可靠的,信誉高的,不然在战时出现状况,是会耽搁大事的。

很多事,都不是急能解决的。

是需要一步一步来的。

现在大虞边榷仍处秩序重建中,这期间出现任何状况或风波,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也是这样,对边榷,对刘谌,楚凌是有耐心的,不会说因为想办成什么事,就一味地去逼迫。

这样只会把问题留下,隐患埋藏,而这样的边榷体系,可不是楚凌想要的。

“来看看。”

想到这里,楚凌看向赵贯,“朕今日召你来,是有件事要明确。”

来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