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玄幻小说>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第238章:皇帝三十一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8章:皇帝三十一年(1 / 2)

“陛下!”

就在天日悬中的时候,

黑状进宫向皇帝汇报,“那些方士已被尽数坑杀了!”

皇帝随意的点了点头,又取来一份新的文书观看。

今年年初的时候,

皇帝颁布了一项新的政令,要求统一文字和货币。

对比起皇帝做的其他事,这个正经推行起来,要顺利许多。

毕竟文字只是辅助交流之物,而诸国所流行的文字,本就同源于周。

更何况诸国之间,又不是全然隔绝。

诸侯派出去的使者,

总要会说他国的语言,会写他国的文字吧?

各国的人才也四处流转,

要是连当地的文字都不会写,又怎么可能谋求到官职呢?

是故,

虽然诸国文字有了数百年的分化,但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一统的可能。

秦国“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更是要求从上到下的官吏,都会写书写秦国的官方文字小纂。

即便某些地方官员,对着高坐在咸阳的皇帝心怀不满,对政令阳奉阴违……

那也是要装一装的嘛!

怎么能连皇帝的命令都看不懂呢!

而在统一文字没多久后,

皇帝再次颁布了新的法令,“令黔首自实田”。

皇帝对群臣说道,“眼下,周制的残余还有不少,民间更是有许多地方,不执行朕的法度。”

“朕要统计全国的土地,以明辨情况,稳定赋税。”

但度量田地这种事,历来是非常得罪人,且压力深重的。

虽然在制度上,秦国一统之后,才颁布法令,全面废除分封、井田。

但实际上,土地私有之事,数百年前便已有之。

如今不过是将民间默认的东西,变得合乎法度罢了。

人是立足于大地的,

生老病死,都离不开脚下的土地,身旁的水流。

耕种收获粮食,

捕捞得到鱼获。

实在不行,还能钻到山林中打猎采摘,总归是能翻出来一些东西的。

所以,能从土地中获得多少,

那就意味着一个人的财富能有多少。

所以“争地”,就成为自蛮荒以来,先祖遗传给诸夏之民的“天性”。

周天子之时,为了巩固统治,在铜铁之器不足的情况下,促进生产,故而有“井田”之制。

但这样的制度,

总归是要随时代而改变、崩溃的。

鲁国“初税亩”、齐国“相地而衰征”,乃至于秦国的“废井田、开阡陌”,皆是如此。

可随着土地私有的程度越发普及和深入,新的问题也逐渐出现。

贵人占据的土地越来越多,

平民能够获得的土地越来越少。

而在“井田制”的残余影响下,贵人和平民都认为,这是很正常的事。

既然天生高贵,

那就应该拥有大量的财富,还有肥沃宽广的土地,用来供养这从上古延续下来的珍贵血脉。

平民能够拥有自己的土地,已经是一种莫大恩赐了!

除此之外,

贵人还会因为“这是我应得的”,而拒绝缴纳赋税,

新兴的农夫地主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会想办法隐藏自己的土地,避免缴纳太多的钱财。

所以皇帝的新命令,

注定会让许多人不高兴。

虽然在皇帝看来,

自己没有派出大量的官吏,协同士卒,拿着刀子和量具去衡量土地,只是让民间自己呈报所占据的田亩数量,已经非常宽容了。

而且他不仅要求山东之地的人呈报,还要求秦国本土的人,同样执行这个命令。

并没有偏袒哪一方。

但谁会愿意配合,公示自己的部分,乃至于所有财产呢?

你一摸底,

我就要暴露了!

于是朝野之间,函谷内外,有很多声音响起,认为这是皇帝企图“控制一切”的体现。

他强制迁移了人口,

逼迫民夫去修建长城,

南边的百越,北边的匈奴,都遭到了他的折磨。

现在,

他又要来折腾国内的黔首了!

而有一部分的反对声,源于身居咸阳,负责为皇帝炼制丹药的方士之口!

因为从泰山返回后,皇帝突然一改态度,疏远了很多方士。

但由于皇帝熬夜批阅文书的“坏习惯”仍旧没有改变,一些方士炼制的丹药,又的确可以让皇帝振作精神。

于是,皇帝没有将之全然驱逐。

他偶尔还是会磕点药,只是目标已经转变了。

从原本追求的长生不老,

变成了打起精神,争取在寿数终结之前,替继任者解决更多的问题。

但追求一降低,

失业的方士就多了!

以前他们混得多好啊,

只要将各地的传说神话转述给皇帝,吹捧下自己的本领,就可以从皇帝那里得到不少赏赐。

而“长生”珍贵,难以实现是很正常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