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玄幻小说>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65章 辉光日新,金瓯无缺(求月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5章 辉光日新,金瓯无缺(求月票)(2 / 2)

或许是因为顾靖回京的速度太快,大唐的发展丝毫没有受到半点的影响,并且随着外商的引入。

整个番禺也再次迎来了一次大规模的发展。

尤其是港口。

发展速度甚至都已经超出了顾易的判断,并且影响也不仅仅是这些。

当所有人都认识到海上贸易所能带来的利益之后。

那哪怕朝廷不再去发展,民间也会自然而然的继续去沿着朝廷已经走出的方向继续发展。

明州、东莱等临近大海之地,已经有商贾开始自发的组织起了修建港口之事。

无论是从各个方面来看,整个大唐都再次呈现出了一股欣欣向荣之势。

这一系列从昔年炎汉之时被顾烨制定。

再到从贞观之初就确定方向的旅程,终在时光流转间,绽出灼灼繁花,结下累累硕果。

这种变化甚至都让顾易心中生出了一股难以言明的滋味。

就是这一代代人的努力。

才终是让这苦足足跨越了如此时间的计划得以施展,他又怎么可能不感慨呢?

虽然以现代的目光来看,这一切都不值得一提。

但只要将目光放在长久的发展之上。

这一切能够为九州所带来的影响,是难以想象的,能够发展才成如今这般,其实便已经极为的难得了!

对于这些港口,朝廷自是不会放弃监管。

顾易当初在操控顾烨之时其实便已经想到了海上茂业大规模发展之后可能带来的弊端,并且留下了不少资料。

顾靖自是对这一切深以为然。

他一直都在对着一切进行着监管,就是通过御史台来控制着一切,保证着整个大唐的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吐蕃内部再次生出了动乱。

顾靖的震慑计划虽然没有完全实行成功,但吐蕃内部的矛盾与分裂在他送去了顾氏旌旗之后,终是彻底被点燃了。

这也是必然的。

吐蕃本就是部落制联盟,各个联盟之间的关系本就十分复杂。

在面对大唐面对顾氏这种庞然大物之时。

各部落之间的想法自然是也有着不同。

再加上对外扩张的压力始终都盘旋在整个吐蕃之上,就在这意见分歧之间,来自内部的矛盾便率先爆发了。

历史之中所发生的大败完全没有发生,这甚至都超出了顾易的判断。

但随之而来的同样还有着担忧。

原本历史之中的多次大战完全避开了,包括武则天至今仍是没有半点上位的契机,甚至顾易都觉着她已经完全没有机会上位了。

包括各项制度的发展速度。

这一切如今都已经有了这么大的改变,那顾氏到底是要承担多大的压力?

虽然这一切如今尚且未曾表现出来。

但顾易能够感觉的出来,这种压力可能丝毫不会弱于昔年顾琛那时所带来的影响,这是他必须要关注的。

时间飞逝。

在这一桩桩大事的推动下,大唐国力亦如旭日东升,日益强盛。

这,正是华夏民族的非凡之处。

一旦边疆靖绥,百业勃兴,这片土地深植的禀赋便会粲然绽放。

农业仍旧是其核心所在,但在农业之外,华夏民族的创造力同样也是极为惊人,并且海纳百川,兼容并蓄。

虽然海上茂业之势仍是在初步阶段未曾完全打开。

但这对于九州各方面的刺激却也已经足够了!

来自各国之人总是会带来不同的东西,虽然他们的国家从各个方面来看如今都要逊色于大唐,但总是会有全新的东西。

这些东西都会被整个九州迅速吸收,并加以改进创造出更为不凡的东西来。

这一切都在提升着大唐的实力。

最为骇人的还是人口。

虽然才短短数年时间,但整个大唐的人口便已经提升到了近四千万。

这绝对是一个极为惊人的数字。

与原本历史相比,甚至都已经翻倍了。

当然,这不仅仅是顾靖这一代人的功劳,顾氏的出现本就已经让整个九州免去了很多的灾难。

这正是一代代人传承的结果。

对于这一切的变化,群臣自然也是无比的高兴。

整个大唐朝堂内的风气甚至都已经受到了影响,虽然比不过贞观时期的那种谏言之风,但在整体之上还是向上为主。

这就是大环境不同所带来的影响。

没有任何读书人不愿意名垂青史,当盛世已经完全铺开,并且还有着监管之时,群臣们自然而然就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来。

这是一定的。

通过原本历史之中的很多例子便能看的出来,很多在历史上有着极大骂名的奸臣,在真正走进朝廷核心之前,其中很多人都有着贤名。

只是在走入朝堂之后,被整体的大环境所影响而发生了改变而已。

而当这种盛世的气息愈发明显之时。

另一件事便会自然而然的被人提出来。

——泰山封禅!

其实早在贞观一朝便已经有不少的大臣提出过此事,只不过是因为李世民的志向太过于高远,认为一切都还没有达到顶点。

所以他不愿意去进行泰山封禅。

但现在则完全不同了,贞观朝所定下的各种大事已经逐步展开。

群臣们根本就想不到接下来还会有什么事能够影响大唐。

而这泰山封禅,自然而然便会被提出来!.

——————

永徽九年秋,上不豫,诏太傅顾靖总摄朝政。

次年,海舶云集番禺,蕃商辐辏,珍宝山积。

靖承先志,立宏纲:明华夷之序,掌海舶之利,固国家之本。

其策风行,明、莱、泉诸州商民竞效,自筑港津,千帆竞发。

万里海疆,顿成黄金商道,岁入之丰,旷古未有。

殊方异物、海外奇技,随波汇入,百工为之精进。

值此海通大盛,吐蕃内衅自起,诸部相攻,西塞久宁,此亦靖运筹帷幄,承累世之智所成。

靖秉政期间,大唐臻于极盛:

农桑遍野,粟腐贯朽;

工肆精器,海舶珍奇;

生齿殷繁,口逾四千万;

府库充韧,甲兵耀日;

四夷君长,冠盖相望,请隶称藩。

论曰:永徽海陆之隆,冠绝古今,靖总揽枢机,开物成务,纳寰宇之利而守华夏之基。

溯其源流,乃承炎汉昭烈侯顾琛之烈、景襄侯顾烨启海之谋,历数百年,至靖而大成。

顾氏翼护华夏之功,光耀青史。

——《唐书.顾靖列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