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宫内,檀香袅袅。
柳淑妃半倚在软榻上,纤手轻抚着膝上的波斯猫,那张倾国倾城的脸上,正挂着一抹若有所思的笑意。
“陛下,今日朝堂上的事,妾身也听说了。”她的声音柔媚动人,每个字都仿佛带着钩子,“太子殿下当真是厉害,三言两语就化解了那般凶险的局面。”
李承业正在批阅奏章,闻言头也不抬:“怎么?你也要说太子长进了?”
“太子殿下自然是长进了,可妾身总觉得……”柳淑妃欲言又止,那双水汪汪的桃花眼中闪过一丝担忧,“陛下,您不觉得太子殿下变化得太快了些吗?”
李承业终于放下了朱笔,转身看向柳淑妃。这个女人,向来善于察言观色,她的话从来不是无的放矢。
“你想说什么?”
柳淑妃起身,缓步走到李承业身边,替他捏着肩膀:“陛下,从上元灯会的那首《念奴娇》开始,太子殿下就像是换了个人似的。不仅文采斐然,连处理朝政的手腕也老辣得很。妾身只是想,这会不会……会不会是有高人在背后指点?”
“高人?”李承业皱眉,“你是指谁?”
“萧大将军,或者……太子妃。”柳淑妃的声音压得更低,“陛下想想,萧大将军戎马一生,对朝堂形势洞若观火。而太子妃更是将门虎女,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若是他们夫妻联手……”
她没有说完,但那个“若是”已经足够让人浮想联翩。
李承业沉默了。
作为一个帝王,他最忌讳的就是臣下结党营私,哪怕这个臣下是他的儿子。萧家在军中根深蒂固,若是太子真的与萧家紧密结合……
“陛下,妾身并非要挑拨父子情分。”柳淑妃见他动摇,连忙补充道,“只是觉得,作为君父,您有必要了解太子夫妇真实的心思。毕竟,储君之位事关社稷安危,容不得半点马虎。”
李承业缓缓点头:“你说得有理。那你觉得,该如何试探?”
柳淑妃媚眼如丝,轻笑道:“这还不简单?陛下只需随便找个由头,召太子夫妇进宫。妾身自有办法,让他们说出心里话。”
“好。”李承业下定决心,“明日朝会后,朕就召他们进宫。”
翡翠宫外,一个小太监悄无声息地退了下去。
深夜,这个小太监出现在了一座幽静的府邸中。
“殿下,事情办成了。”小太监跪在地上,声音发颤,“淑妃娘娘已经成功说动了陛下,明日必定会召太子进宫试探。”
三皇子李毅放下手中的兵书,淡淡一笑:“做得不错。退下吧,该给你的赏银,管家会给你的。”
小太监千恩万谢地退了下去。
李毅走到窗前,遥望着皇宫的方向,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太子啊太子,你以为化解了大皇兄的攻击就万事大吉了?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刚刚开始。
……
次日朝会结束后,李轩正准备退出太和殿,却被内侍总管王公公叫住了。
“太子殿下,陛下有旨,请您和太子妃到翡翠宫一叙。”
李轩心中一动,面上却不动声色:“父皇找我们何事?”
王公公陪着笑脸:“奴才不知,想必是好事。陛下刚才心情不错,还夸您今日处理朝政得当呢。”
李轩点点头,转身去接萧凝霜。
路上,萧凝霜压低声音问:“会不会有什么蹊跷?”
“多半是有人在父皇耳边吹风了。”李轩神色凝重,“一会儿见机行事,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不要慌。”
萧凝霜点头,那张清冷的脸上浮现出战前的沉着。
翡翠宫内,李承业端坐在主位上,而柳淑妃则站在他身侧,正在煮茶。
“儿臣参见父皇。”
“儿媳参见父皇。”
李轩和萧凝霜规规矩矩地行了礼。
“都起来吧,过来坐。”李承业摆摆手,语气还算和蔼,“今日朝堂上,你处理得不错。朕很欣慰。”
“全靠父皇平日教诲。”李轩恭敬地回答。
李承业点点头,接过柳淑妃递来的茶盏,轻抿一口:“轩儿,你觉得今日朝堂上那件事,根源何在?”
李轩沉吟片刻:“儿臣以为,根源在于皇族内部缺乏信任。大皇兄听信谣言,是因为不了解儿臣的心意。而谣言之所以能传播,也是因为有人刻意为之。”
“那你说说,该如何根治此事?”
这个问题很有陷阱性。如果李轩说要严查造谣者,可能会被认为是要清除异己;如果说要加强兄弟感情,又显得过于天真。
李轩正要开口,萧凝霜却抢先一步:“回父皇,凝霜以为,治标不如治本。与其事后补救,不如事前预防。”
柳淑妃眉头微皱,这丫头怎么抢答?
李承业倒是来了兴趣:“哦?太子妃有何高见?”
萧凝霜从容起身,行了一礼:“父皇,凝霜虽是女流之辈,但也知道'家和万事兴'的道理。皇族乃天下之本,若皇族和睦,则天下安宁;若皇族失和,则天下动荡。”
“说得有道理,那你觉得如何才能让皇族和睦?”
“定期家宴。”萧凝霜答得干脆,“父皇不妨每月设一次家宴,让几位皇子都带着家眷参加。平日里多走动,多交流,自然就不会被人轻易挑拨了。”
这个建议相当巧妙。既显示了她的贤德,又没有涉及任何敏感的政治话题。
李承业频频点头:“好主意。淑妃,你觉得呢?”
柳淑妃笑得花枝乱颤:“太子妃真是贤德,这个建议极好。不过……”她语锋一转,“太子妃既然说到家和万事兴,那妾身倒想问问,太子夫妇可有为皇家开枝散叶的打算?”
这话一出,气氛瞬间微妙起来。
萧凝霜脸上浮起一抹红晕,但还是镇定地回答:“回淑妃娘娘,儿媳新婚不久,此事还需随缘。不过儿媳已在调理身子,相信不久就会有好消息传来。”
“那就好。”柳淑妃眼珠一转,又问,“太子殿下,您觉得呢?子嗣对于储君来说,可是头等大事。”
李轩淡然一笑:“儿臣以为,子嗣虽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否治理好这个国家。有道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若连自身都修不好,何谈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