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部办公室的灯彻夜通明。
庞清泉挂断杜宇泽的电话,没有半分迟疑,直接对身边的助手下令。
“查‘鑫辉材料公司’。我要它从注册到现在的全部资料,资金流水,人员构成,所有的一切。”
助手小张立刻在键盘上敲击。
“头儿,这家公司有问题。法人代表叫王伟,名下挂着十七家公司,都是空壳。注册地址在郊区一个已经被拆迁的工业园。这是个幽灵公司。”
“我不管它是什么公司。”庞清泉在办公室里踱步,“查它的银行账户,查它的资金来源和去向。钱不会说谎。”
半小时后,小张有了新的发现。
“查到了。鑫辉公司最大的一笔启动资金来自一个海外信托基金,但后续有几笔关键的款项,是通过一个个人账户转入的。户主叫周敏。”
“周敏是谁?”
“赵志鹏的妻子。”小张将一份人事档案调到屏幕上,“赵志鹏,前第七技术分厂高级工程师,负责的就是粉末冶金方向。三年前离职。”
庞清泉停下脚步。
“离职原因。”
“档案上写的是家庭原因,没有细说。”小张继续向下翻阅,“但是,我查了他的家庭成员出入境记录。他儿子赵文,九岁,三年前确诊神经母细胞瘤四期,离职后一个月,就由他妻子周敏带去美国接受治疗。”
办公室里只剩下电脑主机的嗡鸣。
“美国的治疗费用,查。”
“查了。是圣犹大儿童研究医院的临床试验项目,费用极高,每年至少两百万美元,且不在任何医保范围内。”
庞清官看着屏幕上赵志鹏的照片,一个戴着眼镜,面容普通的男人。他把所有的线索在脑中串联起来。一个顶尖的材料工程师,一个患有绝症的儿子,一笔无法负担的医疗费,一个凭空出现的公司。
“他会把证据放在哪里?”庞清泉自言自语。
“公司是空的,家里也不会有。这种东西,他只会带在自己身上,或者藏在一个只有他自己知道的地方。”小张分析道。
“没错。”庞清泉拿起桌上的一个空白信封,“所以我们要让他自己把东西送出来。”
他看着小张。
“你去找一个绝对可靠的人,以海外买家的身份联系赵志鹏。”
“买什么?”
“特种润滑剂,TG-41型号。军用级别,市场上没有流通。告诉他,我们有一批精密设备急需保养,价格好商量,现金交易,今晚就要。”
“他会信吗?这太急了。”
“他会的。”庞清泉把信封递给小张,“一个为了救儿子能出卖一切的人,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赚钱的机会。告诉他,交易地点在东港码头,三号码头。”
“为什么是那里?”
“那里监控有死角,方便他动手,也方便我们动手。”
入夜。
东港码头三号泊位,海风带着咸腥的气味。巨大的集装箱堆叠成一座座钢铁小山,昏暗的灯光在地面投下扭曲的影子。
一辆黑色的轿车里,庞清泉用夜视望远镜观察着码头的入口。
“目标出现。一辆灰色本田,车牌号核对无误。”耳机里传来小张的声音。
庞清泉看见那辆车停在约定的空地前。车门打开,一个男人走了下来,正是赵志鹏。他比照片上瘦了很多,穿着一件不合身的夹克,手里提着一个银色的金属手提箱。他警惕地环顾四周,每一个灯影晃动都会让他身体紧绷。
“鱼上钩了。”庞清泉放下望远镜,“按计划行动。”
一名穿着工装的男子从集装箱的阴影里走出来,他是庞清泉安排的买家。
“东西带来了?”买家问。
赵志鹏没有回答,只是用下巴指了指买家身后的方向。
“钱呢?”
买家打开自己带来的箱子,里面是成捆的现金。
赵志鹏的呼吸明显急促了一些。他把自己的手提箱放在地上,准备去拿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