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玄幻小说>寂灭圣主> 第二百一十七章 忽悠进行时(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一十七章 忽悠进行时(一)(1 / 2)

“皇上,兵乃国之重器,不可妄动,望皇上三思!”

“皇上,近来各地灾害严重,国库空虚,实在难以供应四大军团出征,望皇上三思!”

“皇上,现今各世家宗门人才凋零,实在是难以调拨出足够的人手,还望皇上三思!”

……

在场的文武百官顿时纷纷上谏,一大片望皇上三思如潮水般涌了过来。

这理由那都是五花八门的,总结起来就一个意思,那就是坚决不出兵。

开玩笑,那四个军团他们可是好不容易才渗透了一些,这要是和蛮族拼光了那他们找谁哭去?

至于那一个强令天下世家宗门派出九成地煞境以上的武者参战那更是一个笑话,他们才不会拿自己的底蕴出去拼呢!

现在明眼人都能够看得出大秦乱世即将来临,都想着在乱世之中争取到足够的利益,甚至那几个顶级世家与宗门还有着谋夺天下的想法。

想要实现他们的野心那自身实力与势力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在这种关键时刻他们怎么可能会拿自己的实力去和蛮族拼消耗呢?

要去也行,那让其他人去,反正他们自己是不会出人的。

至于说蛮族打过来,那干他们何事。

反正即便是蛮族真的得到了那一个神殿,那么也至少的需要个两三年的时间进行缓冲,而想要打过来,那所需要的时间更是不少,有这点时间足够他们改朝换代了。

而且据他们所知,当年大秦的开国大帝只不过是勉强超越了天罡境巅峰,本身实力与当时顶尖的几位存在差不多,只不过是因为大秦帝国建立,在龙气的帮助下实力才骤然飙升了数倍,这样一来才镇压了当时的整个天下。

若是他们能够夺得整个天下,那岂不是能够再造出一个像大秦开国大帝那样的人物。

到时候有那种存在的镇压,即便是蛮族获得神殿崛起了那又如何?

当年大秦的开国大帝能够崩灭蛮族对大陆的统治,那么他们也同样可以。

秦瑞不可置信的看着满朝的文武百官,都到了民族生死存亡之际,这些人居然还是这般样子。

这一次也让秦瑞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些世家宗门自私自利的本质,同时也将他那一颗刚刚觉醒的皇者之心敲了个粉碎。

不是朕无能,而是朕的队友全他大爷的都是猪队友,而且面对的还是拥有神一样实力的对手。

你说,面对这样的境况,他能有什么办法?

苦笑着摇了摇头,秦瑞失魂落魄的坐回了龙椅之上,喃喃自语道:“朕早就应该知道是这个样子的!”

随后将目光落向面色淡然的秦昊,眼中精光一闪,开口问道:“秦小子,你之前说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显然已经不行了,说说你的第二个选择。”

其实不用问秦瑞和文武百官都大概猜到秦昊所说的那一个第二个选择是什么了,毕竟能够站到这里的没一个是笨蛋,即便是一向鲁莽的秦无战也隐隐猜到了一些,而后便将脖子一缩,身形缓缓后退到了百官的行列之中,努力将自己的存在感降到最低线。

秦昊自然是早就料到会出现这种状况,之前他说的那将四大军团以及各大世家宗门的人,甚至是整整一代人拼光,这些话被他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修饰了一下,目的就是恐吓一下这些人。

再加上各大世家宗门自私自利的个性,他们是绝对不可能同意派兵的,至少不能够派自己的兵。

能够算计到这一步并不是说秦昊比这些人聪明,而是他把握到了这些人的心思,顺着这一大势进行谋算当然是无往不利了,这也就是所谓的阳谋了。

不过有一点让秦昊感觉到有些悲哀,那就是这些文武百官居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的,也就是说整个朝堂没有一个真心为国的忠臣,这他大爷的也太悲催了吧?

出现这种境况大秦不灭亡那才怪了。

整理了下思绪,秦昊开口说道:“第一个选择是攻,而第二个选择就是守。我们可以以燕州那一道万里剑痕为依托,只需要派出两大军团在剑痕的两端筑城防守,这样压力就会小上很多。”

听到这一回答秦瑞没有丝毫意外,而后看向下方那些文武百官,道:“诸位爱卿,你们认为该派哪两个军团前去防守为好?”

虽然话是这么说,但之前已经见识到这些人本性的秦瑞早已知道即便是这个选择这些人也不会同意的,甚至比之前那一个选择还要反对。

第一个选择虽然损伤很大,但好歹大家都能够前去与蛮族血拼,即便是拼光了大家的损失也都是一样的,这样一来大家依旧处在同一水平线之上。

而这第二个选择却是要派一部分人前去与蛮族血拼,这些众人可就都不乐意了,派谁去都是一个难题,这样自然是更不可能答应的。

即便是之前蹦的最欢的皇后李冰蓝此刻都沉默了起来,她可不想因为自己而使得自己的势力以及她们李家遭受损失。

沉默了良久,众人依旧是保持沉默,没有一人愿意站出来说上一句的。

虽然早有预料,但是真的亲眼看到这一幕秦瑞依旧感觉有些心灰若死,而后森冷的目光扫过下方诸人,道:“诸位爱卿难道就没有人说一句话吗?那么大秦帝国要你们这些家伙干什么?今日若是拿不出一个方案,那么这官你们也别做了,统统都给朕滚回家去种地!”

被秦瑞这样谩骂,下方几个老臣俱都是眉头一皱,不过却也没有多说什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