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言情小说>古玩人生> 第558章 哥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58章 哥窑(2 / 2)

罗媛感觉到有些无聊,“怎么大多数都是空着的?也没有什么可看的,你不是说有事的吗?不要带着我们看了,我们还是看看你的工作吧!”

宋慎点头,好在礼老这时候是在的,宋慎刚才趁着她们不注意专门给礼老打了电话,但他并没有提到什么事情,只是说待会儿过去,礼老倒是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叫他过去看一看。

宋慎到达的时候,便见到礼老站在办公室内,在围着桌子看着什么,礼老很是聚精会神,以至于宋慎三人进了房门,他都是没有注意到。

宋慎轻咳一声,礼老直起身来,见到宋慎来到,便赶忙招呼他坐下,一边道:“你们先坐,宋慎,你过来帮忙看一看这一件瓷器如何?”

宋慎走了过去,不知道能够叫礼老看了这么长时间的瓷器有何特异之处,他盯着看了过去,但仅仅只是一眼,他便是惊疑不已地抬眼看向礼老,见到礼老点头,他方才确认下来,问道:“这是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

“还没有确认下来,毕竟哥窑极其出名,历朝历代都有仿品,前一次有一件哥窑在无损分析测试时发生了损坏,故宫便再也不愿做这种鉴定,所以我便拿过来看一看!”礼老解释道。

宋慎看着眼前的瓷器确实是包裹的极其严实,用锦缎包裹了数层,而且礼老刚才观察的时候,一直都没有下手,甚至嘴上带着口罩,手中也套上了手套,他便有了些郑重,若是能够确认下来,眼前这一件肯定是能够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由不得他不认真对待。

哥窑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稀世珍品,明代文献中记载的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历来受到收藏家、鉴赏家、考古学家等专家学者的重视和关注,对哥窑的课题研究从未间断且方兴未艾。然而迄今未找到确切窑址,这也是国内瓷器未解之谜之一,而且,哥窑瓷器非常珍贵,据统计,全世界大约有一百余件,远少于元青花的存世数量。

与哥窑相关的文字最早见于元至正二十三年孔齐的《至正直记》:“乙未冬在杭州时,市哥哥洞窑者一香鼎,质细虽新,其色莹润如旧造,识者犹疑之。会荆溪王德翁亦云,近日哥哥窑绝类古官窑,不可不细辨也。”一般认为,这里指的哥哥洞窑和哥哥窑即为哥窑,“绝类古官窑”也正与以后的文献描述的哥窑特征相符。其后明代《宣德鼎彝谱》说:“马祖之神供奉狮首马蹄炉,仿宋哥窑款式,炉高五寸六分……。”此文多处提到“仿宋哥窑款式。”因此哥窑被认为是宋代的名窑是顺理成章的。

现今发现的真正论及哥窑最早的文献当推明代陆深《春风堂随笔》:“哥窑,浅白断纹,号百圾碎。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兄弟,皆处州人,主龙泉之琉田窑,生二所陶青器纯粹如美玉,为世所贵,即官窑之类,生一所陶者色淡,故名哥窑。”

陆深,字子渊,上海人,弘治十八年进士,卒于嘉靖二十三年。文中明确了哥窑烧造于龙泉的琉田,琉田今名大窑,为龙泉窑的中心产区。然而明万历十九年高濂的《遵生八笺》又有别论:“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二窑烧造种种未易,悉举例可见,所谓官者,烧于宋修内司中,为官家造也,窑在杭之凤凰山下……哥窑烧于私家,取土俱在此地。官窑质之隐纹如蟹爪,哥窑质之隐纹如鱼子,但汁料不如官料佳耳……。”文中“取土俱在此地”已将哥窑产地定为杭州。这一前一后的两种说法,是明代文献中最典型的关于哥窑的“产地说”。

宋慎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从故纸堆中去找寻哥窑的来历以及制造地,不过,由于此类器物仅故宫博物院、沪市博物馆、台湾故宫博物院等有少量收藏,而不见于墓葬出土,故被称为“传世哥窑。”而称龙泉所产为“龙泉哥窑”。

20世纪90年代起,人们对传世哥窑进行深入研究,但由于传世哥窑的窑址无踪可觅,对其性质及年代一时难有定论。一种观点认为,传世哥窑应为文献所述南宋修内司官窑。其理由是,根据南宋顾之荐《负暄杂录》所述理解,修内司官窑产品质量优于郊坛下官窑,但修内司官窑至今无影无踪,更无从知晓其产品面目,而现有实物资料仅有传世。(http://.)。

宋慎上次在故宫博物院见到哥窑时,也仅仅只是远远的旁观着,并没有能够这么近距离的接触,所以,对于眼前的机会,他很是珍惜。

“哥窑器必须具有众所周知的‘金丝铁线’、‘紫口铁足’。前者是哥窑的与众不同的裂纹,大纹为‘铁线’,有的显蓝,大纹中套的小纹为‘金丝’,有的不一定显金黄,大纹小纹合称为‘面圾破’,它应当是密而不疏,曲而不直;后者是哥窑显露的较为特殊的胎色,但两者往往如鱼与熊掌一样不可兼得。瓷胎满釉器有‘紫品’而无铁足。铁足应当是胎质本身的无釉颜色。铁足如是人为施加的一种黑色釉,其真伪值得怀疑,与《七修类稿续编》中记载的‘其足皆铁色’相悖。”

礼老站在一旁,见到罗媛与张文清两人面露疑惑之色,便是明白这两位对于哥窑是一窍不通的,所以笑着解释道。

而宋慎眼前这只盘子正是有这样的金丝铁线,铁线色泽金黄,看起来高贵典雅。

“哥窑属青瓷系列,釉色为青釉,浓淡不一,有粉青、月白、油灰、青黄等色,因窑变作用,釉色多显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泽,非人为主观意志所为。胎质有瓷胎和砂胎两种,少花纹,无年款。胎色有黑灰、深灰、杏黄、浅灰等。”宋慎跟着说了一句。(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创世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