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母亲发来视频,我只能匆匆接起:“妈,我在忙,晚点给您回电话,您让爸按时吃药”,没等母亲说完,候诊区就传来 “护士!有人晕倒了!” 的呼喊,我赶紧挂了视频,推着治疗车冲过去。
中午 12 点,我终于有空喝口水,却发现男友发来的消息:“我给你带了午饭,放在护士站冰箱,记得热了吃”。刚想回复,急诊门口就送来位车祸外伤患者,家属情绪激动,抓着我的胳膊质问:“为什么不先给我家人治疗?里面那个患者看着比我们轻多了!你们是不是收了好处?”
我的胳膊被抓得生疼,却还是耐着性子解释:“阿姨,您别激动,里面的患者是脑出血,随时有生命危险,我们按病情轻重优先处理,不会偏袒任何人。您看,这是急诊优先级流程表,我给您讲清楚”,说着拿出手机里存的流程文件,逐条给家属讲解。直到家属情绪平复,我才发现胳膊被抓出了红印,赶紧偷偷贴了片创可贴,怕被同事担心。
下午 3 点,我参与完第 4 次抢救,刚坐在护士站休息,就听见候诊区有人议论:“护士就是打打针、换换液,有什么累的?还总加班,肯定是装的”“那个穿蓝衣服的护士,我刚才叫她帮忙递杯水,她都没空,一点都不负责”。那些话像针一样扎在心上,我攥着水杯的手顿住 —— 今天从凌晨忙到现在,参与 4 次抢救,护理 20 多位患者,连饭都没顾上吃,却被说 “装累”“不负责”。
这时李大爷的女儿走过来,递给我个苹果:“护士姑娘,谢谢你照顾我爸,这是我刚买的,你快吃点”。我接过苹果,眼泪差点掉下来 —— 至少有人懂我的辛苦,再累也值得。
晚上 7 点,我开始值夜班。急诊患者突然增多:有醉酒打架头破血流的、有突发腹痛蜷缩在地的、有高烧惊厥哭闹不止的。我从 7 点忙到凌晨 1 点,连坐下来的时间都没有,给患者扎针、换药、监测生命体征,脚步不停歇。男友发来消息:“我在急诊门口给你带了夜宵,是你爱吃的馄饨,你抽空出来吃点”,我却只能回复 “别等我了,患者太多,你先回去,我忙完再吃”。
看着男友发来的 “注意身体,别太累”,我的眼泪掉在护理单上 —— 今天是恋爱 3 周年纪念日,原本约好去吃火锅,却又要在急诊室度过。
凌晨 2 点,患者终于少了些。我坐在护士站,打开冰箱拿出男友送的馄饨,刚想加热,就听见抢救室的呼叫铃响:“有位急性哮喘患者,呼吸困难,速来支援!” 我赶紧放下馄饨,抓起护士包冲进去。配合医生给患者吸氧、雾化、注射平喘药,直到患者呼吸平稳,才松了口气。
凌晨 3 点,我终于下班。走在医院走廊,看着窗外的夜色,想起父母的体检还没预约,男友的纪念日还没补过,自己的月经不调也没去看医生,心里满是愧疚。手机弹出科室群消息:“陈曦今天抢救及时,急性哮喘患者家属送来感谢信,大家学习”,还有男友发来的消息:“馄饨放在护士站微波炉里,记得热了吃,明天我陪你去妇科检查,别再拖了”。
我摸着手机屏幕,眼泪掉下来 —— 原来我的努力,有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后颈的麻意袭来时,我正把给父母买的降压药放进快递盒,旁边放着男友送的馄饨。窗外的月光很亮,照亮了小小的护士站,微波炉里的馄饨还冒着热气,像给这个疲惫的夜晚,裹上了一层温暖的壳。我突然明白,自己持的不只是输液针,是守护生命的责任;熬的不只是夜班,是让更多家庭团圆的希望 —— 哪怕有身体的疲惫、家人的亏欠、患者的误解,只要能从死神手里抢回生命,就不能停下脚步。
三、输液针外的暖阳
再次醒来时,身上还带着淡淡的消毒水味。我摸向指尖,没有扎针的刺痛,只有传单边缘割出的细小伤口。手机在裤兜里震动,是医院的群消息:“陈曦火了!有人拍了她抢救患者、照顾老人的视频,现在网上都在夸她‘最美急诊科护士’,医院给她评了‘优秀护理工作者’,还批了一周带薪假!”
跑到市人民医院急诊大厅,看见陈曦穿着崭新的浅蓝色护士服,胸前别着 “优秀护理工作者” 的徽章,正在给新入职的护士演示扎针技巧:“给患者扎针时,要先安抚他们的情绪,找静脉时慢一点,别让患者紧张”。她的父母和男友也来了,母亲握着她的手,眼里满是骄傲:“我女儿真棒,是救死扶伤的英雄”;男友手里拿着件米白色连衣裙:“之前没机会穿,这次放假,咱们去约会,就穿这个”;李大爷也来了,手里拎着袋水果:“姑娘,谢谢你照顾我,我特意来给你送水果”。
医院院长走过来,手里拿着个荣誉证书:“陈曦,这是‘生命守护者’证书,你实至名归!医院给你批了一周带薪假,好好陪家人,弥补之前的亏欠”。陈曦接过证书,笑着说 “谢谢院长,也谢谢大家,是同事们的帮助和家人的支持,我才能做好这份工作。以后我会继续努力,用专业守护每一个生命”。
“小伙子,发传单呢?” 陈曦看见我,笑着挥挥手。她的指尖不再沾着消毒水,涂着淡粉色指甲油,眼神里满是自信与从容。“医院给急诊科加了人手,” 她指着新的护士站,“以后不用总熬夜值班了,能多陪父母,也能和男友约会了”。
风卷着传单的边角,哗啦啦地响,像在应和急诊大厅里的笑声。我咬了口热乎的包子,突然明白陈曦输液针里的秘密 —— 那些深夜的抢救、手臂上的抓痕、凉掉的饭菜,不是 “狼狈的证明”,是她把对生命的敬畏,融进了每一次扎针里,把对患者的责任,藏在了每一次加班中。就像那杯泡着胖大海的玻璃杯,看似普通,却藏着她对工作的热爱;就像男友送的馄饨,看似微小,却给了她坚持下去的力量。
明天我还要来给陈曦送传单,她昨天说 “想在急诊大厅设个‘健康咨询角’,每周安排护士值班,给患者讲急救知识和日常护理常识”。顺便问问她,放假陪父母回家时,有没有给父亲递上热糖水,和男友约会时有没有穿那件米白色连衣裙,我也想听听,那个终于能好好陪伴家人的护士,笑着说起这些时的声音到底有多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