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言情小说>情殇宋金> 第四十三章、宋朝廷岌岌可危 王道仙临危受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三章、宋朝廷岌岌可危 王道仙临危受命(2 / 2)

徽宗听后,连连点头,“国师是山东濮州临泉县人,离郓城不远,可否带着懿肃贵妃弥留之际写给她兄长宋江的书信,设法转呈到宋江的手中?”道仙点了点头说:“当然可以,不过宋江须秘密来京,才能跟皇上共商大事。”

徽宗疑惑,“为何是朕亲自见面?派个大臣不行吗?”道仙摇了摇头说:“派谁都没有皇上亲自面见的效果来得更好,只有得到了皇上的认可,宋江才会带上大军走出梁山,为大宋朝廷建功立业,剿灭方腊。”

王道仙怀揣着懿肃贵妃临死前写给宋江的书信,北上山东。到了梁山脚下,他选个客栈住下,可是怎样才能通知到宋江?他想到了宋江的弟弟——宋清。

宋江是山寨的头目,他的一举一动倍受众人关注,而宋清只是一百单八将里排行七十六把交椅的地俊星,是宋江****的坚决拥护者。寻找宋清不仅可以减少宋江压力,也能达到同样目的。

宋江逼上了梁山后,宋清和父亲就被晁盖的兄弟们请上了梁山,不久,宋太公气得吐血而亡,临死前的一个晚上,他拉着宋江、宋清的手说:“向朝廷招安吧?若是如此下去,父亲死不暝目。”兄弟俩一听,慌忙跪地。

王道仙借了附近道观的场地,说是过上两天就要为宋太公做一场隆重的法事。此事,被梁山的探子知道,探子来到了道观,果然看见道士认真地布置宋太公的祭奠法事。探子问:“道师与太公有何渊源?”道仙含泪而言:“本道还是孩童的时候,就被师傅狠心地遗弃在郓城县的宋家村,宋太公见贫道可怜,收留了本道。”探子不大相信,便问:“太公的家人,道师知否?”

“太公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是宋江、宋清,女儿叫王懿德,本道在宋家时和宋清的关系最为要好。”

大家只知道宋太公有两个儿子,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太公还有个女儿,探子听此,已深信不疑。

按照道仙的吩咐,探子将此事只告诉了宋清,宋清处在云里雾中,他怎么想,也想不起小时候的有这档子的事情,他将此事告知了结拜兄弟杨志,为防万一,杨志欣然答应,陪他始终。

杨志武艺出众,将门之后,被大名府梁中书赏识,曾帮梁中书护送搜刮来的民脂民膏(生辰纲)给太师蔡京贺寿,后来被晁盖、吴用等七位好汉用计劫持。无奈之中他与鲁智深打上了二龙山,杀了寨主邓龙,落草为寇。三山聚义时与众位好汉共归了梁山。

杨志是一个精明能干的人。杨志久在江湖,知道押运生辰纲的凶险,刚接受任务,就多次推托,推辞不掉时,才做了精心的安排:首先要求军健们扮做普通的商客,悄悄赶路,避免大张旗鼓,引人注意。后又要求梁中书给自己提调众人的权力,防止内部不和,被贼人惦记,钻了空子。

杨志根据不同的地形,更改了行路的时间。开始是趁凉行路,后来到了“人家渐少,行客又稀”的山路地带,为安全起见,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天正热时赶路,而且不允许大家在黄泥岗的松林里休息。后来兵士要买酒喝,他又千方百计地阻拦。这些都体现了杨志的精明能干。那么,既然杨志如此小心,为什么最终还是失败了呢?这一方面除了吴用计策的高妙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杨志的急功近利、粗暴蛮横。正是这种性格,使得他对手下的兵士“轻则痛骂,重则藤条鞭打”,激化了内部矛盾。有了内讧,失败当然就不可避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